会遗传!双相情感障碍是精神疾病 易被误诊为抑郁症
在你的身边是否有那种一会儿温柔、一会儿暴躁的朋友?他们情绪起伏,仿佛过山车,一会冷一会热,一会对生活充满积极,一会又像是降到了冰点。
你不仅感到疑惑,更糟糕的是,和他们日常相处十分困难,永远不知道他们下一刻情绪如何,到底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。
除了一时的喜怒无常,也可能是因为他们患上了双相情感障碍。
从名字就可以看出,双相情感障碍以躁狂和抑郁交替或混合发作为特征,即在一段时间里病人兴奋,甚至于激越;在一段时间里面,他又沉积抑郁,表现得没有任何动力,这样的两个方向的,兴奋完全相反的,这样的一个交替进行的一种慢性情绪障碍。
而说到抑郁,就很容易让我们想到抑郁症,据世卫组织统计,全世界抑郁症患者达3.5亿人,我国抑郁症发病率也已达到2.1%。
但相较于抑郁症,双相情感障碍带给患者的折磨可能更加严重和痛苦。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杀率为正常人群自杀率的20~30倍。
双相情感障碍有很多别名,躁狂抑郁症、躁郁症、双相障碍等,它是指患者有非常显著而且持久的情绪问题,某一阶段表现出很明显的抑郁状态,其他阶段又会表现出躁狂或者过度兴奋,这两个极端表现在一个人身上出现,所以叫双相情感障碍。
双相情感障碍的严重危害被称为“五高一低”,高患病率、高复发率、高致残率、高死亡率、高共病率,以及低龄化。有统计数字表明,90%的双相障碍患者,一生中会面临复发,甚至多次复发。双相障碍很多患者会有自伤和自杀行为,11%到19%的双相障碍患者会选择自杀。双相障碍是对患者身心健康有严重危害的疾病。
抑郁症患者情绪低落、兴趣减退或减少、精神运动迟滞。影响患者的思维和大脑执行功能,出现明显自责自罪内疚,疲乏、睡眠紊乱、食欲和体重改变、执行缺陷、自杀想法。
躁狂症发作时,患者身体从内到外,行为上是一种全方位高能量的状态。心境高涨、自信、思维奔逸,睡眠需求减少后每天只睡2—4小时,目标导向活动增加、健谈、注意力分散、冒险冲动、容易激惹。
绝大多数正常人有情绪波动,通过自我调节很快就能恢复平稳。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诊断标准,处于抑郁状态连续超过两周以上。躁狂发作精力照样充沛,每天只睡2—4个小时,状态持续4天以上为轻度躁狂,状态持续超过7天为重度躁狂。
双相情感障碍不是心理问题,而是一种精神疾病。在我国,双相情感障碍一旦确诊,就被列为重性精神障碍疾病来管理。双相情感障碍疾病产生的原因,大多数是遗传因素,直系亲属遗传患病率在40%到60%;其次是妊娠危险因素,比如妊娠酗酒、服用药物以及母体受到重大打击;再有是成长阶段危险因素,比如大脑受到病毒感染或精神刺激。
这个说法是正确的。双相障碍患者就医时通常是抑郁发作期,跟单纯的抑郁症非常相似,此时如果躁狂还没有出现就特别容易误诊。按照既往的数据看,双相障碍从发病到被确诊大概需要8—10年,如果家人能够意识到患者可能潜在双相障碍时,应尽早就医,及时缓解患者痛苦。
和大多数精神疾病一样,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尚不明确,目前倾向认为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作用较大,而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突出。
双相情感障碍会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莫大的痛苦,但经过正规的治疗,这个病也是可控的。
首先是药物治疗,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用药,预防复发是关键。特殊情况下还可选择无抽搐电休克治疗。
同时,心理治疗也能帮助患者调整情绪,加强对患者以及家属的支持性心理治疗,识别如睡眠障碍,易激惹等早期复发的症状也显得尤为关键。
在日常生活中,鼓励患者规律锻炼,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,学会倾诉寻求支持和帮助,对疾病的恢复也有一定的帮助。